7月28日至8月29日,盛宝金科学院教师阚浦、刘晓奥、方翼飞、陈凯赴吉利控股集团可持续发展共享中心,开展深度顶岗实践。本次实践聚焦企业碳核算、产品碳足迹和碳金融交易等领域,四位教师分别进入碳交易研究员、碳咨询顾问、碳核算专员、碳足迹分析师等岗位,深入参与可持续发展共享中心的碳管理相关业务,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学院碳金融微专业建设注入了来自产业一线的鲜活力量。
01、企业碳核算:界、源、算、质、查,全流程碳盘查
在企业碳核算方面,四位教师全面参与了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多家企业的碳盘查核算工作,涵盖核查边界与运营边界的确定、排放源识别、排放因子选择、数据采集及碳盘查报告生成等全流程。同时,团队还对电解铝和陶瓷等行业的企业碳核算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多个实践案例,为课堂教学和教材建设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02、产品碳足迹:从摇篮,到大门,到“终点”,全生命周期评价
在产品碳足迹方面,四位教师加入企业项目团队,系统学习各类量化标准与指南,重点围绕汽车产品,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运输销售、使用到废弃处理的全生命周期,核算其温室气体排放量。教师团队还针对整车的各关键零部件展开了细化分析,形成了以轮胎、发动机和锂电池为主的多项产品碳足迹案例,为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03、碳金融交易:基于多家控排企业的碳配额交易策略
在碳金融交易方面,四位教师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深入了解了国内外碳排放市场现状,熟悉了碳金融相关产品,并在全国碳排放市场中完成了实际操作与交易。结合国家政策要求,需按规定将2024年度及之前年度配额结转至2025年度使用,未结转配额将失效。教师团队在深入研究《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后,对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六家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结转情况展开系统分析,最终形成《基于多家控排企业的碳配额交易策略》成果报告,已被吉利控股集团可持续发展中心业务部门采纳。
此外在实践期间,教师团队还与可持续发展共享中心团队成员多次就教材编写、课程建设及实训平台开发等议题展开专题研讨,旨在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碳金融微专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资源与实践平台,助力高价值岗位人才培养。目前,团队已完成《企业碳排放管理与实务》教材框架设计,并初步搭建企业双碳与ESG管理教材体系及实训平台。
此次暑期顶岗实践不仅是校企合作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将高校智力资源输送至企业,同时把一线实战经验反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更是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战略的具体举措,为培养更多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