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请查收这份大学生防诈骗指南!

发布者:白磊发布时间:2025-09-17浏览次数:11

大学生是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刷单返利、冒充客服、虚假贷款等骗局层出不穷。增强反诈意识,牢记“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才能守住钱包与安全。这份指南助你识破陷阱,远离诈骗!


反诈提醒


大学生群体最容易碰到哪几类骗局呢?

新学期开始

教你如何辨别“花样诈骗“行为

!!!

👮

PART 01

“教育掮客”类骗局

诈骗套路:

教育掮客诈骗是一种利用家长对子女教育焦虑心理实施的诈骗行为,其套路通常包含以下关键步骤和特征,结合多地案例可总结如下:

1. 虚构背景与人设,制造“关系网”假象

诈骗分子常自称与教育部门、学校领导或司法机关有“特殊关系”,能通过“内部渠道”办理转学、入学、承包学校业务等事项。

2. 利用焦虑心理,承诺“包办”不可能事项

掮客会针对家长急切需求(如孩子成绩不理想、想进名校等),承诺突破政策限制完成事项。

3. 分步索财,伪造凭证掩盖诈骗实质

以“打点关系”“押金”“运作费”等名义要求转账,甚至提供虚假合同或退款协议增加可信度。

4. 资金挥霍与拖延,最终暴露骗局

诈骗所得多被用于赌博、还债或个人消费,受害者发现事项未办成后,掮客以“流程延迟”“领导变动”等借口搪塞,直至失联。

5. 利用信息不对称与政策盲点

掮客往往利用家长对教育政策的不熟悉(如转学条件、录取规则等),夸大操作可能性。


警方提醒:

核实官方渠道:任何教育事务均需通过学校或教育部门官方流程办理,不存在“内部名额”;

警惕“付费承诺”:要求预付高额费用且无书面保障的均为高风险行为;

关注政策透明性:教育部明确禁止有偿招生、转学,家长可通过政府网站查询政策。

此类诈骗不仅造成财产损失,更破坏教育公平。家长应理性看待教育资源分配,避免因焦虑落入陷阱。若遇类似情况,应及时报警并保留证据。


PART 02  

冒充公检法类骗局  

诈骗套路:

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政府部门等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同学们取得联系,以同学们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为由进行威胁、恐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同时向同学们出示逮捕证、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虚假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为阻断同学们与外界联系,诈骗分子通常要求其到宾馆等封闭空间配合工作,诱骗其将所有资金转移至所谓“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公检法等政府部门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验资账户”,

会通过网络出示通缉令、拘逮捕证等法律文书,遇到民警上门预警劝阻一定要积极配合。


PART 03

刷单返利类骗局

诈骗套路:

刷单返利类诈骗仍是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诈骗类型,主要以招募兼职刷单、网络色情诱导刷单等复合型诈骗居多。诈骗分子在骗取同学们信任后,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诱骗同学们做任务,再以“连单”“卡单”等借口诱骗同学们不断转账。


警方提醒:

凡是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的就是诈骗,此类诈骗发案量和造成的损失数均居首位,在校学生是主要受骗群体之一。


PART 04

虚假征信类骗局

诈骗套路:

诈骗分子通过冒充银行、金融机构客服人员,谎称同学们之前开通过微信、支付宝、京东等平台的百万保障、金条、白条等服务,或申请校园贷、助学贷等账号未及时注销,或信用卡、花呗、借呗等信用支付类工具存在不良记录,需要注销相关服务、账号或消除相关记录,否则会严重影响个人征信。随后,诈骗分子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验证流水等为由,诱导同学们在网络贷款平台或互联网金融 APP 进行贷款,并转到其指定的账户,从而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

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百万保障”均属免费服务,不存在到期自动扣费情况;凡是自称平台客服,提供消除不良个人征信记录的都是诈骗。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个人无权删除、修改。


PART 05 

购买演唱会门票类骗局

诈骗套路:

诈骗分子通过制作虚假购票网站或发送虚假链接,或自称有“内部渠道票”“黄牛票”转售,或在二手交易平台发布虚假售票信息,或伪自称票务平台客服,声称购票订单有问题需退款或重新支付,引导点击虚假链接或提供银行账户信息进行诱骗,同学们付款后并无法收到门票,或直接被诈骗分子拉黑删除。最终,不但遭受财产损失、错过演唱会,还要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警方提醒:

购买演唱会门票务必选择正规票务平台,不要轻信“内部渠道”和“黄牛票”,谨慎对待陌生链接和客服信息。


PART 06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骗局

诈骗套路: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同学们购物信息后,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客服,谎称同学们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快递丢失需要理赔或因商品违规被下架需重新激活店铺等,诱导同学们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共享屏幕或下载APP等方式逃避正规平台监管,从而诱骗同学们转账汇款。


警方提醒:

在接到自称电商物流客服电话时,要保持警惕,要通过官方平台或购买渠道进行核实,切勿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PART 07

虚假网络游戏交易类骗局

诈骗套路:

诈骗分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买卖网络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的广告,以及免费、低价获取游戏道具、参加抽奖活动等相关信息。与同学们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为由,诱导其绕过正规平台进行私下交易,或诱骗同学们参加抽奖活动,再以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理由,要求其支付“注册费”“解冻费”“会员费”,得手后便将受害人拉黑。


警方提醒:

买卖游戏账号、道具、点卡等物品请通过正规网站平台操作,私下交易均存在被骗风险。


同学们

骗子除了会对你们施诈以外

还会诱骗你们

充当电诈“工具人”

所以,我们不仅要预防被骗

更要警惕成为电诈“工具人”

 📢

以下几种诱骗套路

你一定要知道

!!!

👮


01、出租、出借、出售“两卡”类

套路分析:

“两卡”通常是指手机卡和银行卡,其中银行卡除了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等,还包括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诈骗分子会发布高价租用、购买广告,引诱同学们将自己的“两卡”租售,甚至会将同学们发展成为“卡农”,不断发展下线来帮助收集更多“两卡”。

诈骗分子利用同学们租售的手机卡拨打诈骗电话、发送涉诈短信;利用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转移涉诈资金。

非法出租、出借、出售“两卡”的行为,可能会承担行政违法责任,受到惩戒,甚至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02、跑分洗钱”类

套路分析:

“跑分洗钱”是指利用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为他人代收款、转账或取现,并从中赚取佣金的行为。诈骗分子发布“帮忙转账、取现就能按比例获得报酬”的高薪兼职广告引诱同学们上钩,进而诱骗同学们利用自己的银行账户转移资金,洗白赃款。

同学们提供银行账户帮助转账、取现的行为可能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03、架设虚拟拨号设备类

套路分析:

虚拟拨号设备被称为“GOIP”或“VOIP”,境外诈骗分子通过此设备可以远程操控国内电话,可以将境外的电话号码转换为我国境内电话号码,大大降低我国境内群众的戒备心,提高诈骗成功率。

诈骗分子通常发布高薪兼职广告,称“高薪兼职、工资日结”来吸引同学们上钩。同学们参与架设虚拟拨号设备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04、架设“手机口”类


套路分析:

架设“手机口”是用一条音频线将两部手机连接,或者同时打开两部手机的扬声器,实现一部手机通过网络软件与境外的诈骗分子联系,另一部手机用来拨打境内人员电话,将境外电话号码转换为境内电话号码,是一种简易的GOIP的设备。

诈骗分子在网络发布“两部手机一根线,天天入住大酒店”等兼职信息,引诱同学们上钩。该行为涉嫌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支持和帮助,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或诈骗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05、推广引流类

诈骗套路:

推广引流是诈骗分子实施诈骗的前端行为,包括互联网推广、电话推广、发送短信、散布印有涉黄二维码的小卡片以及摆摊送小礼品拉人入群等行为。

诈骗分子通常会在网络发布高薪兼职信息,要求同学们实施上述行为,为诈骗分子与受害人之间建立联系,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或诈骗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25年第3号预警: 警惕“助学贷款办理”骗局

近日,正值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高峰期,我们发现有不法分子混入助学贷款咨询QQ、微信群中,假冒工作人员添加群内学生为好友,以助学贷款办理遇到问题为由实施诈骗。请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务必提高警惕,不要轻易通过陌生人的好友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办理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会要求转账。学生在办理助学贷款过程中有疑问,请联系当地县级或就读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如遇财物损失,请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警方提示

 👮👮👮

 📢

同学们

电诈“工具人”往往打着“高薪兼职”的旗号

请务必保管好自己的“两卡”

要警惕以任何形式

用你的银行账户转账的行为

切勿架设虚拟拨号设备、“手机口”

帮助“推广引流”的事不能做

千万不要因贪图小利而以身试法

遇到可疑情况和上述行为

请及时拨打110报警!